《經濟指標教你加減碼》讀書筆記: 在景氣循環的高點 減少持股,就能降低風險嗎?正確觀念是…

最後更新:2023-12-27

在市場中,有一個觀念叫做「景氣循環」

景氣循環是指,
市場上漲久了就會下跌、跌久了就會上漲,
而這種上漲與下跌的循環,
短則4~6年,長則10年,

經濟指標 教你 加減碼》這本書認為,在景氣過熱時減少投資、景氣蕭條時增加投資,可以有效降低風險。

這篇不談太多書的內容,因為資訊很多,我會建議有興趣自己去看完,以下僅談一些我讀後的心得想法及部分筆記摘要。

以下市場先生先從降低風險這件事開始說起。

作者認為,傳統上有 3種降低風險的方式是錯的,應該要避免?

1. 分散投資,其實不能降低風險

雞蛋放在不同的籃子,能降低風險嗎?
其實把投資分到很多股票上,只能降低波動,也就是降低所謂的「非系統性風險」,
或者白話一點來說,降低選個股踩到雷的風險。

書中認為,一般投資人要分散投資成本太高,不如去買共同基金。(書本的時間點比較早,當年指數工具還不流行,現在已經有ETF工具可以低成本分散)

但是當所有股票一起下跌,共同基金也躲不掉 下跌的命運,
也就是無法避免「系統性風險」,例如2008年、2022年的大跌,都是所有股票一起下修。

對於長期投資者來說,一般都是需要完整承受系統性風險,

但如果無法承受這樣的風險,那麼也許透過一些經濟指標來輔助,對景氣週期有所判斷,可能是一種做法。

2. 向下攤平,越攤越平,反而風險更高

當趨勢持續向下,有些人會採取攤平的作法,
攤平可以降低買進的平均成本,在反彈時,比較容易獲利。

但萬一趨勢向下的時間拉長,
就算投資的公司或基金不會倒閉,
也有可能發生自己資金不足,或是趨勢再也不反轉。

假設真有一天會反彈,
這方法看似損失只時間,
其實還損失了金錢的機會成本 — 你原本可以把那些錢用在別的地方。

實際上攤平並不能降低風險,這也是一種常見的迷思。

3. 買進永久持有,就沒有風險?

股票長期平均投資報酬率是 8%,
但實際上,不會每年都是 8%,
而是有時候 +50%,有時候 -30%。

假設連續 5年都上漲 10%,結果隔年下跌30%,
整體算下來取平均值之後,每年報酬率仍只有 2%,
比存銀行多一點,到頭來仍是一場空。

並不是每個人長期投資都能得到8%以上的年化報酬,這會與投入的時間長度、時機點有關連性。
市場上的確會有某些很長一段時間的報酬很差,必須要拉長時間或者運氣好避開一些不好的時機,才可能有平均以上的報酬。

景氣循環者認為,
避開高檔的大跌風險,會比買進永久持有更好。

市場先生觀點:思考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,每個人的情況不同

我的看法是,不同的人,對於風險有不同的思考出發點。

例如基金經理人,如果績效震盪很大,可能會面臨投資人大幅的贖回,因此他就很有動機試圖保持績效穩定。
但能否做得到、這樣操作是否會更好,則又是另一回事。

大部分經理人都沒甚麼興趣去執行「看似聰明,又有點白痴」的決策。 – 巴菲特

而一般投資人不需要跟大盤比績效,也不用怕投資人贖回資金,
所以根本不用在意波動大小這件事,反而可以接受「較不穩定的成長」。
問題是,這只是理論上,
實際上每個人因為風險承受能力不同,其實依然會在意波動的影響。

分散投資後長期不賣,從歷史統計上來看,的確能得到比較好的成果,這也是最理性的做法,

但現實能否這麼理性,的確是個問題。

 

在景氣循環高點減少持股,可以有效降低風險?

看完書後我的想法是,景氣循環是一種逆勢操作的觀點,屬於左側交易

透過經濟分析及週期性的預測,來對投資部位做擇時調整。

假如能有精確的分析,那它的確是一種可以克服系統性風險的作法。

「逆勢」指的是,你認為它之後反轉的可能性比較大

比方說,當你看到經濟持續出現過熱跡象,你就會猜測後面可能會反轉,進入由剩轉衰的冷卻階段,進而做一些布局操作,

又例如,看到經濟出現低潮,就會去猜測何時落底,進而抓住向上反轉的機會。

景氣循環的觀點認為,

在景氣繁榮時應該減碼,增加現金、降低持股,

在景氣低迷時應該加碼,減少現金、滿手持股,

這樣就可以避開景氣衰退時的大跌,
而且用最多資金參與景氣好轉之後的大漲。

問題是,我們無法真正準確地抓出「高點」

經濟週期的確存在,問題是我們能否抓住正確的時機點?這超難,實際上往往充滿誤判

的確,景氣循環無論在邏輯上或者歷史的事實上,都一再地被驗證,
只要過熱都會有反轉變冷,過冷也會反轉變熱,事後回頭看,這種週期性的確是一種必然。

書中認為這種掌握經濟週期的方式,比起其他方法更能降低風險。

這本書看到這裡時,
我心中只冒出了一句話:「這…超難的!」

要注意,逆勢操作很困難,
它跟技術分析一樣,但更不容易精準…

幾年才一次的循環階段,
怎麼可能這麼巧,被你分析出來,剛好精準地抓住轉折的時機點呢?

現實中,如果你看著各種指標去操作,實際上你會發現經常在誤判。

如果只有小部分誤差也許還好,
但是如果判斷有誤,對景氣的高低點誤判,誤差數個月甚至數年,都是有可能的,進而就會對投資成果產生巨大影響。

所以要注意的是,這些預測都是在「猜」,而不是100% 準確。

我們要知道現在的景氣階段也許不困難,但何時轉折並不容易判斷

許多時候,這種反轉時機的判斷,可能精準度甚至不如單純看技術分析

當然,這不是說景氣循環分析就沒有用,經濟分析最大的優點在於它的邏輯基礎其實非常的明確,只是難以用在價格預測上,畢竟價格本身是領先指標,反而許多經濟指標是落後指標,想要有前瞻性要靠的仍是景氣循環的週期性分析。

以前遇過或聽過的 超級高手,
操作邏輯一定都包含了景氣循環,甚至只做景氣循環。

的確對於高手來說,這樣就足以讓他們有超過買進持有的報酬了。

以前一位朋友曾經說過一句話很有趣,
他說:如果有人能把市場簡化成 春夏秋冬、4個階段之類,通常他要不是騙子,就是個超級高手。

逆勢操作,錯估的代價很高,可能讓你錯過大趨勢

用經濟指標判斷景氣,有一定的預警作用,但要記得,看錯失敗的代價也非常高。

也許一場10年的大多頭,你在第 2年就錯估,然後錯過往後 8年的機會,
這種機會一輩子可能2~3次,一但錯過的損失非常大。

萬一猜錯,最重要的就是認錯然後重新調整。

在股票上漲時把股票賣掉,是一種自我欺騙的策略。就像把花園裡的花拔掉,而去灌溉野草一樣。 -Peter Lynch 彼得林區

投資初學者,不需要太急著考慮 景氣循環

最後我認為,對初學者來說,經濟變化及景氣循環判斷其實都是很困難的事情。

這純屬個人的看法,如果你有天分的話可以多嘗試,沒有的話也不用勉強。

它對避開風險有幫助,但並不是一項容易的功課。

經濟指標 教你 加減碼這本書,推薦給想 認識經濟指標 的人

這本書整理了所有 重要的 經濟指標 簡介,
包含景氣反轉時,經濟指標數字會怎麼變化。

想進一步了解景氣循環,可以參考看看。

更多讀書心得與文章分享:

1. 超過40本投資理財書單分享

2. 幽靈的禮物:縱橫華爾街的三個金融交易規則

3. 好書分享《華爾街的刺蝟投資客之投資啟示錄》

4. 哪個風險比較高? 理工科系與商管科系的答案完全不一樣?

加入市場先生FB讀書會社團,充實更多理財好知識

50歲之前想退休一定要懂理財,
解決投資的煩惱!

 


如果覺得這篇文章有幫助,
幫我按個讚,分享給更多人看到,謝謝!

上 / 下一篇文章

一般留言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